2025年10月17日,台北流行音乐中心笼罩在一片温情与感伤交织的氛围中。第60届金钟奖颁奖典礼上,小S(徐熙娣)凭借综艺《小姐不熙娣》斩获“综艺节目主持人奖”。这是她自姐姐大S(徐熙媛)2025年2月离世后首次公开亮相,也是她停工8个月后的首度回归。当聚光灯亮起,小S的每一步都仿佛踩在无数人共情的心弦上,而她的获奖感言,更成为一场跨越生死的深情告白。
小S的获奖感言始终围绕“感恩”与“思念”展开。她首先感谢搭档蔡康永的陪伴:“因为有你,我才能勇敢站上舞台。”随后,她转向镜头,声音哽咽却坚定:“谢谢我最爱的姐姐大S,我知道你一直都在。”这句看似简单的话,承载着难以言说的重量——节目名称《小姐不熙娣》正是大S生前所取,寓意“现代女性不应被家庭束缚”;而节目的诞生,也源于大S对妹妹的鼓励:“你该找回自己的舞台。”小S坦言,停工期间她曾陷入自我怀疑:“无助时仍会下意识想打电话给姐姐。”但亲友的支持让她逐渐走出阴霾,最终选择以职业回归的方式延续姐姐的期许。当被问及“是否算振作”时,她坦言:“心还是空空的,但我会带着姐姐的爱往前走。”
展开剩余76%颁奖礼上,小S佩戴的黑色爱心项链与后颈新文身“媛”字引发关注。项链内嵌大S的部分骨灰,由大S丈夫具俊晔设计;而“媛”字则是她亲笔书写、好友范晓萱操刀刺青,以此铭刻姐妹羁绊。领奖后,她将奖杯赠予母亲黄春梅,称:“妈妈心里有个洞,希望这个奖能填满它。”这一举动,既是对母亲情感的抚慰,亦是对姐姐的另类致敬——大S生前始终是家庭的情感支柱,如今小S以职业成就延续这份守护。
典礼特设的缅怀环节播放了大S的影像,字幕“演员、主持人、作家、歌手”定格了她多元的人生。社交媒体上,“#小S金钟奖#”“#大S永远的媛#”等话题迅速登顶热搜,网友留言:“她们让我相信,姐妹情可以超越生死。”这种情感共振,源于大众对真挚亲情的永恒向往。
然而,小S斩获金钟奖“综艺节目主持人奖”,却在领奖台引发两极争议。这场被包装为“向姐姐致敬”的复出仪式,因家族利益纠葛、舆论操控质疑与道德边界争议,成为台湾娱乐圈近年来最复杂的公关事件之一。小S的复出被质疑与家族利益深度绑定。其主持的《小姐不熙娣》在代班主持人吴姗儒接手后,收视率从15%飙升至23%,广告商撤资小S转投吴姗儒的传闻甚嚣尘上。而小S选择在大S离世周年前夕复出,且金钟奖特设大S缅怀环节,被台媒称为“精准卡位”——既借势姐姐的流量热度,又试图以“纪念”之名淡化商业动机。
《小姐不熙娣》自开播以来即被指过度消费大S的隐私。节目中,小S多次提及大S的婚姻细节,甚至调侃其被家暴经历,并配合标注“流量极高”标签,引发公众对“吃人血馒头”的批评。大S去世后,小S更称“节目名是姐姐取的”,将奖项归功于大S的遗愿,但观众质疑其“用姐姐的创意包装个人复出”。
小S复出背后是S家族与主流媒体的资源博弈。S妈频繁在社交平台晒出对女儿的思念,并高调展示大S遗物,被指“将亲人离世工具化”。大S丈夫具俊晔更被曝设计骨灰项链、安排刺青等行为,被质疑“以艺术之名行营销之实”。与此同时,吴宗宪与小S的公开决裂,将家族矛盾推向台前。吴姗儒代班期间收视率暴涨,被解读为“父女档对S家族资源的反扑”。台媒评论称:“这场复出是S家族与吴氏财团在舆论场的代理人战争。”
尽管小S的获奖感言“心还是空空的”引发共情,但部分网友仍认为其行为违背伦理边界。心理学专家指出:“将逝者骨灰制成项链佩戴,虽是个人哀悼方式,但在公共场合展示易引发不适。”更有观众联想到此前大S被质疑“服药延误抢救”等传闻,认为S家族“将悲剧转化为流量密码”。不过,支持者反驳:“若连纪念亲人都要被审判,才是真正的冷漠。”这种分歧折射出台娱圈公众人物私域与公域的模糊界限。
小S复出后立即拿下欧莱雅代言,被指“用眼泪换代言”。品牌方虽否认“消费悲剧”,但广告片中反复出现小S佩戴骨灰项链的画面,被批“将哀悼符号化”。与此同时,其丈夫许雅钧被曝因投资失败经济拮据,停工8个月的小S面临抚养三个女儿的压力,复出动机被指“迫于生计”。这种“情感牌”与“现实需求”的交织,让公众陷入道德评判困境:究竟应支持一个母亲的生存挣扎,还是谴责其对逝者的工具化利用?
发布于:重庆市股票市场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