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9月的大阅兵现场,除了恢宏的场面和整齐划一的方阵之外,一些细节也格外吸引人们的目光。
解放军少将毛新宇的全家现身观礼台,就引起了不少关注。
尤其是他的妻子刘滨,48岁的她气质非凡,举手投足间颇有大将之风,成为当天场外的一个亮点。
从现场照片来看,刘滨当天穿着一条白色的休闲宽松裤,搭配蓝色长袖上衣,整体穿搭简洁大方。她烫着短卷发,耳朵上戴着一对白色珍珠耳钉,看上去知性优雅,既有成熟女性的端庄,又显得非常自然。
不得不说,这种低调又不失格调的气质,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毛新宇少将本人就不用多介绍了。他不仅有着引人注目的家世背景,也在学术研究和部队工作中有自己的位置。
这次大阅兵,他和儿女的互动细节也让人感受到一个普通父亲的温情:女儿在旁边亲切交流,儿子高高的个子帮父亲整理衣服,一家人其乐融融。
这种场景让很多人感叹,原来“红色后代”在生活中也和普通家庭一样,有着温暖、真挚的亲情。
不过,还有一点引人注目,刘滨的身份。她不仅是毛新宇的妻子,更是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的常务副会长。这个促进会成立于2014年,主要是为了弘扬英烈精神、传承红色基因,推动社会对革命先烈的纪念和褒扬。
2025年4月4日,刘滨就曾和毛新宇一家一同前往湖南长沙、韶山,祭扫先烈,缅怀先人事迹,向外界传递了一种鲜明的家国情怀。
他们并没有选择去做企业、赚快钱,而是依靠自己的工作谋生,同时把精力放在研究、传承和文化推广上。
他们尽可能过一种朴素而纯粹的生活。这种选择,本身就是一种态度:不追逐金钱,而是专注在传递红色文化、弘扬英烈精神上。
刘滨作为促进会的副会长,她的工作并不是虚职,而是实实在在要投入精力去做的。比如组织各类纪念活动、推动英烈事迹的宣传教育、带领年轻人重温历史。
这些工作听上去没有企业经营那么“显眼”,也不可能带来巨额财富,但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“投资”。在今天这个时代,能坚持做这类“看不见立竿见影收益”的事业,说明她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是清晰的。
再结合她在大阅兵现场的表现,气质从容、神态大方,不难看出她身上有一种沉淀下来的力量。那不是靠外表装扮出来的,而是一种内心笃定的流露。可以说,她身上既有家庭的熏陶,也有多年投身公益事业积累下来的底气。
毛新宇一家出现在大阅兵,不仅仅是家族光环的延续,更是一种象征。红色基因并不是一块“招牌”,而是一份责任。毛新宇选择投身军事研究,刘滨选择致力于英烈褒扬事业,这种选择背后传递出来的信息,其实很明确:他们把“家”的小温暖,融入到了“国”的大格局里。
今天我们常说,年轻人缺乏精神坐标,不知道该以谁为榜样。
其实,像刘滨这样的人物,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例子。她不是影视明星,不是娱乐圈流量,也没有靠着夸张的手段博眼球。她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,用行动去影响更多人。她代表的不是某种时髦,而是一种内敛的价值观。
说到底,家国情怀并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词,它可以是大阅兵上的骄傲,也可以是一次前往韶山的祭扫,更可以是刘滨平日里在岗位上默默的努力。
毛新宇一家“不经商”的选择,说明他们把价值感放在了精神层面。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,这样的存在恰好是一种提醒:物质固然重要,但精神的传承同样不可或缺。
股票市场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